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地方有关部门和各金融机构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落实《“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任务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和推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新举措新产品新模式,缓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优秀经验做法,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高质量发展。
一、 湖南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
当前,评估难、处置难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中常见的障碍和难点,《规划》中提出要“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质物处置机制”。而通过财政资金投入,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是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湖南省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共担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并取得良好成效。自2018年以来先后设立了湖南省、长沙市、湖南自贸区岳阳片区等三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以下简称“风补资金”)。
(一)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了市场化运营和风险分担机制。“风补资金”按照“政府引导、风险共担、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立了市场化运营和风险分担模式。委托湖南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建立了“风险补偿资金45%、合作银行及指定合作的担保或保险机构45%、评估处置机构 10%”的风险分担模式,有效的防范了“风补资金”代偿风险。
二是加强了运行过程风险控制。“风补资金”按照合作银行承诺的授信额度比例分别存入各合作银行,作为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担保金。将纳入风险补偿范围的企业单户贷款额度上限控制在500万元以内。由银行、保险或担保机构、评估处置机构对融资企业开展贷前联合评审,任何一方均可行使否决权。贷款风险发生后,各方追偿和处置知识产权所得的资金,在扣除相关费用后,按代偿比例返还各方。当“风补资金”代偿额度达到资金总额的50%时,立即暂停“风补资金”运营。
三是有效控制了融资成本。“风补资金”要求合作银行的贷款利率上浮控制在20%以内,在现行贷款政策背景下,企业通过风险补偿途径获得的贷款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担保或保险费、评估费等)基本可以控制在4%左右。
四是探索开展了知识产权价值和风险评估。在“风补资金”制度设计中,要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活动完全基于知识产权的价值展开,不与任何固定资产等质押物捆绑。一方面,由银行合作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银行普遍按照评估额的30%及以下水平确定贷款额度。另一方面,运营机构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评价和处置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利用大数据系统对专利技术进行价值评估;组织专利技术、金融市场、管理运营等专业团队对企业技术实力、产品竞争力、技术市场规模、技术盈利能力进行尽职调查;对专利进行人工分析,评价其专利质量、技术水平和产业应用前景三个方面。
(二)工作成效
“风补资金”运营以来,先后与建设银行、长沙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华融湘江银行、邮储银行等7家银行及财信科贷建立了合作关系,长沙、益阳、湘潭、岳阳、株洲、邵阳等地近 200户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通过风险补偿途径获得银行贷款206笔共10.22亿元,质押登记专利1978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累计25.6亿元。
二、广西建立区市联动“政银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
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中,政府不但要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方式,还要出台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挖掘自身知识产权价值,并打造市场化运营体系。《规划》指出要“建设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同时要“支持银行创新内部考核管理模式,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用好单列信贷计划和优化不良率考核等监管政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近年来,广西通过强化政策体系建设,加强“政银企”联动,提升服务效能,创设“桂惠贷—知识产权质押贷”,建立区市联动的“政银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政策体系建设,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环境。其一,2021年以来,广西陆续出台了多个政策性文件,并制定了年度工作要点和年度推进计划。其二,知识产权、银保监、发展改革等部门联合印发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工作统筹及协调联动。其三,出台《“桂 惠贷—知识产权质押贷”创新产品实施细则》,创设“桂惠贷—知识产权质押贷”;实行名单制管理,重点支持国家、自治区知识产权示 范优势企业等有关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二是加强“政银企”联动,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办理质效。广西区知识产权局与9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知识产权、银保监部门定期向各地知识产权部门及银行金融机构通报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情况,及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提升工作效能。建立广西知识产权白名单推送机制和动态监测机制,通过综合知识产权、信用监管等相关数据遴选全区知识产权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607家企业列入广西知识产权白名单,推送给地方金融监管、银保监、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及银行金融机构,加强白名单企业的动态监测。
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多措并举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供给。 其一,采取线上常态化征集的方式征集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定期推送给银保监、人民银行等金融部门及有关银行金融机构,并在广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息发布平台进行发布。其二,知识产权、工信、商务、银保监、地方金融监管等部门联合举办“益企同心赋能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银企对接会等活动;编制印发《广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指南》,指导各地知识产权部门及银行金融机构主动深入园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其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南宁代办处进一步优化专利权、商标权质押登记流程,压缩办理时限。
(二)工作成效
广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2022年,全区专利商标质押项目310项,质押金额达 46.2亿元,同比增长363.4%;全区通过“科创担”方式对51家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进行担保,融资金额近1.91亿元。全区专利商标质押登记金额排名前列的银行金融机构均与广西区知识产权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政银合作,加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力度。
三、 江苏打造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生态
银行对企业缺乏信心,对知识产权资产属性的认知不高,中小企业“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等一直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贵。2018年,在中国银监会江苏监管局的支持下,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联合8家金融机构启动“知识产权百亿融资”行动计划,并带动形成了省市县联动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增强银行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认知和信心,有效激发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微企业放款积极性,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贵方面形成政银合力。
(一)主要做法
一是信息数据化推进客户细分。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每年牵头组织开展“万企融资需求调研”,以全省范围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为重点,详细了解1000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瓶颈以及政策建议,并将上述企业融资需求,按照其对银行的偏好,分类分发给银行,同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大数据“多尺度、低噪声、强交互”的优势,对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精准画像,有力支撑了银行做好市场细分和客户细分,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二是评价整体化探索解决估值难题。指导中国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贷款,结合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和水平等诚信数据,以企业整体知识产权创新能力为评价对象,由银行给予企业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授信额度,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以信用为核心的“免评估”知识产权质押模式。
三是服务便利化提高融资效率。指导全省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联合中国银行开展“一站通·全省行”等主题活动,高质量组织开展“百场千企”“入园惠企”等专题活动,支持银行为参会企业建立审查审批“绿色通道”,着力提高银企对接落地签约率。支持苏州加快推进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平台发展,引入金融机构,搭建了银企沟通平台。
四是政策集成化降低融资成本。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以南京、苏州、无锡等地为重点,指导地方不断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政策体系,各县(市)区也出台配套政策,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进行风险分担、贴息和服务 费补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五是产品多元化降低系统风险。积极推进产品集成,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更多的政银合作信贷产品,特别是引入担保机制,指导省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知保通”产品,为创新型小微企业在各银行已有贷款融资的基础上,用其拥有的知识产权产权质押新增贷款额度100万元以上信用担保贷款。同时,积极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质物范围。
六是部门协同化形成工作合力。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与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合作积极探索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积极承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线上化全流程无纸化办理试点;与省科技厅共同探索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纳入省“苏科贷”风险补偿体系;与省工信厅联合出台文件,共同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着力形成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贵的合力。
(二)工作成效
2022年,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438.04亿元,同比增长77.38%,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2803家,同比增长36.2%,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与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知识产权金融生态。
通过不断积极探索和实践,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快速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机制不断完善,提质扩面增规模与规范发展防风险有机结合,已成为惠企利民、有助于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功实践。(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