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滨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2022年上半年滨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00笔,质押金额26.68亿元,占全省专利质押总金额的14.2%,居全省第一位。近年来,滨州市积极创新知识产权运用手段,探索企业融资新渠道,不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盘活”用好知识产权资源,积极健全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搭建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转移转化交流对接平台,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创新资源、产业发展等有效融合,不断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健全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模式。修订《滨州市知识产权资金管理细则》,将贴息标准调整到按贷款合同签订日上月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60%,同一家企业每年度内最高贴息30万元,并配套出台《滨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申报操作指南》,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进行解读,明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申报流程及审核、监督管理等内容,切实为企业答疑解惑,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今年共为16家企业的19个项目贴息306万元。
加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培育,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目前滨州市已建成知识产权服务中心4家,引进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评估机构3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家。获批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代办处滨州工作站及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滨州受理窗口。实现专利质押、专利许可合同备案、专利缴费及商标注册、质押等业务本地化办理,并将专利权质押登记办结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极大地节省了创新主体的时间和成本。
多部门联动指导,破解创新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滨州市市场监管、金融、人行、银保监等部门多方联动、共同发力,对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线上指导、快速回应、即接即办。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与银行等金融平台沟通,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普及度和惠益面。鼓励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杠杆,帮助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深化企业融资服务。
据统计,滨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共与齐鲁银行、招商银行等3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协议,确定90余家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企业,累计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50余个。(记者 王凯 通讯员 宋琳 李娜)